标签: 音乐

  • 蓝湿父的音乐杂谈

    蓝湿父的音乐杂谈

    「蓝湿父的音乐杂谈」是一档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分享节目,是我对于音乐、音乐产业和音乐产品等事物的感悟、总结与分享。

    节目发布于Bilibili,欢迎朋友们点击观看!

     

  • 南京没有摇滚,在座的都是傻b

    南京没有摇滚,在座的都是傻b

    2013年发光曲线乐队在南京新古堡酒吧的演出让我终身难忘。

    两支嘉宾乐队中的其中一支名叫“塑料司令”,是由两人组成的后朋乐队。由于后朋风格的受众原本就不多,加上现场观众人数屈指可数,便出现了观众围观他俩演出却毫无反应的尴尬场面。

    在演出结束后,其中一名乐手情绪失控,冲上前对着话筒喊道:“南京没有摇滚,在座的都是傻逼!”另一位乐手见状,上前冷冷地补充道:“你们要是站到这台上,就懂这是什么意思了。”

    由于最开始并没有介绍环节,我和朋友直到演出结束都不知道这些气急败坏的跳梁小丑究竟是谁。光阴飞逝,当年的场景早已变得模糊,但是这句话倒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早在《乐队的夏天》开播前几年,就已经有不少个人和企业组织乘着新媒体的东风踏足摇滚乐。这些新媒体们常常把魔岩三杰唐朝黑豹等一众摇滚老炮的事迹翻来覆去地发表,为的就是吸引部分传统国产摇滚乐爱好者。自然而然地,在这些文章下总是会有一些怀旧的读者发评论感慨“中国摇滚已死”,“再也回不到当年的辉煌时刻了”。每每看到这类言论时,我都会想起多年前新古堡酒吧里的这一声怒吼。

    摇滚是什么?它死了吗?

    在大学时我曾操办过一次乐队毕业专场演出,为了录制宣传视频而向队友发出灵魂拷问:“摇滚是什么?”队员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摇滚是一种“不向主流妥协的精神”,也有人说摇滚是一种“坚持梦想的态度”。现在再回想起来,这些回答幼稚中带着可爱,因为大家只是在变着花样解释自己为什么坚持玩乐队而已。为自己喜欢的事物赋予精神含义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这样便能将自己的喜好与他人进行量化和区分,以便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年少的我们都是这样一路走来,这无可厚非。

    但摇滚不应该如此复杂。这几年随着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不断拓宽,摇滚在我眼中最终简化成了一个纯粹的音乐风格概念。音乐风格当然是不会死的,它会永远活着,并伴随着下一个音乐潮流的来临而激发出新的活力。

    有意思的是,摇滚、民谣、说唱,喜欢这些风格的人们都在强调它们“真实”“批判”“不妥协”。然而当各类音乐风格,甚至其他诸如文学和绘画之类的艺术形式都相继被贴上这些标签时,那么一再强调“批判精神”又有何意义呢?

    但是我不会否认“摇滚精神”的存在,它确实存在于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氛围中。当一个音乐风格概念上升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必然要联系其所处在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行讨论。

    上个世纪随着二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美苏冷战令局部摩擦不断。在这种环境下摇滚迅猛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也带上了当时流行的反战与反主流主题。中国的摇滚乐始于八十年代,当时中国对外开放,国人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陆摇滚乐也因此烙印上了对剧变的迷茫与反思。现在回望当时所谓的摇滚精神,其“批判”“反主流”的主题实际上是那个年代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变迁的真实写照。

    而在当下,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数量众多的摇滚作品里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开始变得多元化,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难以概括提炼成简单的概念。如果一定要归纳当代的中国摇滚精神,我愿意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摇滚乐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走近人们的生活。迷笛学院在培养大批音乐人才的同时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的迷笛音乐节,慢慢地带动了音乐节产业在全国各地开花。据大麦网《2020演出国庆档观察》,仅10月1日到8日,全国各地大小音乐节就有20余场,票房比19年同期上涨了113%。音乐创作方面,越来越多的独立音乐人开始制作摇滚乐,在音乐平台上上传自己的作品,拓宽了宣传渠道。网易云音乐发布的《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2020)》指出,网易云音乐人已超20万,其中有超20%涉猎摇滚乐创作。另一方面,摇滚乐也成为综艺娱乐新的试水点,从09年的《百事群音》,到12年《虎牌乐队龙虎榜》,再到近几年《乐队的夏天》、《中国乐队》等,进一步推动了大众对摇滚乐的认知,使得摇滚在中国不再小众。

    在这种环境下,我很理解部分人面对海量音乐人和作品时出现“淘歌难”的困境。他们无法像过去一样轻松地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摇滚乐,因此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很容易将问题归咎到产业上,认为中国摇滚没落了。但是跳脱出狭隘的主观感受,我们能看到的是中国摇滚乐市场的飞速增长与日渐完善,音乐创作主题与风格的越发多元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搜索到各种风格的歌曲,可以在千里之外随时关注感兴趣的乐队动态,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演出门票。对于音乐人和乐队来说,在音乐平台可以便捷地发布作品并获得收益,也可以在后台看到各式统计数据,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受众。

    回到开头,如果塑料司令乐队还活跃在这个时代,他们完全可以根据音乐平台提供的粉丝数据,依据其年龄、地域分布来规划演出路径,并进行更为精准的定向宣传,一方面规避掉人少的赔本演出,另一方面也能吸引到更多喜欢后朋的乐迷与他们进行现场互动。你们说,这个时候,他们还会再说出“在座的都是傻逼”这种气话吗?

    愿摇滚遍地开花,在座的都是牛逼。

  • 再见虾米

    再见虾米

    听闻虾米音乐即将关闭,我的第一反应竟然并不是慌乱,而是释然。

    12月份的时候,相征就在微博爆料说虾米音乐将于1月关闭,在网上引起了一阵波澜。鉴于虾米近年来的颓势,我判断这事可能性不小,便提前把收藏的曲子下载到了电脑上。剩下的日子只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但我心中仍旧抱有一丝幻想,希望虾米至少能以另外一种形式活着。

    终于,在1月5日虾米音乐正式宣布一个月后关停服务,我心头的一块大石也终于落下。然而伴随多年的音乐网站停止运营,一段属于自己的回忆再也没有了实体依靠,心中还是有些无奈。

    刚上初中那会儿,我经常上网听一些新歌曲,下载并储存到自己的mp3里,伴我度过家与学校之间一个小时车程的无聊时光。那个年代的互联网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孤岛”,搜索冷门音乐资源并不便利。为了找一首日文歌,我曾在雅虎引擎上翻了了六七十页,这事放在今天简直难以想象。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无意间找到一个音乐类ftp服务器才得以停止。作为音乐爱好者的聚集地,服务器里的音乐文件都是热心网友们从各处收集到并按照严格的分类进行上传并供大家下载分享的。尽管ftp登录不太方便,检索功能也比较单一,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我接触音乐的主要途径。

    过了一阵子,这个ftp不知为何被关停。我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因此得知了Songtaste网站。Songtaste是一个由用户上传分享音乐的平台,p2p的音乐分享形式吸引了喜欢不同音乐的人们,这与现在流行的“歌单”概念在设计理念上一脉相承。通过它,我接触到了KOKIA《花宴》、矶村由纪子《风居住的街道》等优秀歌曲,更多国外的优秀音乐人和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然而Songtaste的模式导致了音乐标题党大行其道,加上音乐版权开始慢慢整顿,最终它被压得再也抬不起头。

    时间到了大学,我对国内摇滚乐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常会把歌曲放在豆瓣上供大家试听,于是我从Songtaste转战豆瓣。但是豆瓣音乐人小站本质上只是一个展示类的网站,听众检索收藏歌曲极其不方便,人们期望能有一个更好的平台。

    就在这时,虾米诞生了。

    相对于其他音乐网站,虾米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它专门制做了一个介绍详实的音乐风格库,将歌曲与音乐风格进行关联,为大家按音乐风格检索歌曲和了解不同音乐风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虾米的音乐理念引导下,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国内音乐硬核爱好者的聚集地。用户会自发地将收集到的各类稀缺音乐资源上传到虾米,并对专辑信息进行维护。就连现在每个音乐软件几乎都会做个人年度听歌盘点,也是虾米音乐带来的深远影响。

    基于虾米的种种优点,在大学时我除了以普通用户的身份使用虾米听歌以外,也以“Firebugs火灾现场”乐队的名义成为了虾米音乐人,上传了几首乐队原创歌曲的小样。

    互联网风起云涌,网易云音乐也出现了。然而提到网易云就不得不提一个让我至今耿耿于怀的事情。某天我心血来潮上网易云搜索“Firebugs火灾现场”,竟然搜到了我在虾米上上传的所有作品。我很愤怒,因为我并没有授权网易云上架我的作品,便立即向客服发消息要求下架。等了几天没见到客服回复我,再看时我的歌曲已经悄无声息被删除了。后来我才听说网易云起家时就是从各个网站扒歌曲库,作为当时拥有较全国内外歌曲库信息的虾米难逃魔掌。而网易云进行上下架操作时都没有与我进行沟通,这让我对网易云的态度一直较为负面。

    记不清是去年还是前年,曾有一个在QQ音乐工作的朋友跟我抱怨说大家全都在分享网易云的个人年度音乐盘点,而QQ音乐的音乐盘点却无人问津。我回答说音乐软件不用在意这些虚的,版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版权才能逼着用户上你的平台听歌。

    虾米死于版权,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随着版权环境的变化,虾米未能抢占先机而逐渐丧失了优势,歌曲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个个变灰,于是用户一个接一个被其他应用分流。网易云搭上了顺风车,一边与唱片公司合作争取版权,一边扶持音乐人并保护他们的歌曲版权,一洗以往扒歌曲库的小偷行径。QQ音乐则背靠腾讯,与诸多主流唱片公司达成了协议,在流行乐市场上的版权持有是网易云无法比拟的。

    虾米伴随了我8年,从14年开始每年的个人年度音乐盘点见证着我听歌的足迹。当这个软件向我们告别的时候,其他音乐软件真的能替代吗?

    单从音乐软件用户的角度来说,网易云音乐直到现在还没有做到多端播放记录同步,加上网页端万年不更新,依旧有着别扭的插歌逻辑,似乎网易云并不在意网页端和音乐产品本身,只想着强化社交功能。而QQ音乐,还会不时在播歌时在专辑封面插入广告,极度影响着音乐爱好者的心流体验。然而其他音乐平台的歌曲库无法与这两个平台抗衡,因此目所能及的未来里,网易云和QQ音乐二分天下。

    虾米的时代过去了,音乐软件专注于产品本身的时代似乎也过去了。 而我,只希望这些音乐平台至少把搜歌听歌功能的用户体验做好,不要让我在几年后还在怀念虾米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

  • 随便说说 | 当别人在你喜欢的歌曲评论里刷动漫的时候……

    随便说说 | 当别人在你喜欢的歌曲评论里刷动漫的时候……

    在听《Holy Diver》的时候,我无意间刷了一下评论区,看到好多人在刷关于《乔乔的奇妙冒险》的评论。

    在这里我得先说一下故事背景。日本漫画家荒木飞吕彦于1987年创作的系列漫画《乔乔的奇妙冒险》里,大量借用各种摇滚乐艺人、专辑或歌曲名为漫画内的角色及技能取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反派之一便是Dio Brando,该名取自同名摇滚乐队Dio。

    近些年来由于《乔乔》的不断动画化和在国内动漫圈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膜拜Dio的大军中。加上硬核考据党对《乔乔》中出现的各路角色对应的乐队或专辑的整理,大量动漫迷被安利了音乐,进而攻占了音乐评论区。

    这时候,摇滚乐迷不爽了。

    其实我也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歌火的时候《乔乔》还没诞生呢,原本评论多是“这歌真牛逼”、“吉他真牛逼”、“Dio乐队真牛逼”,结果现在全是“Dio爷真牛逼”、“荒木真有品味”,与原曲及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几乎八竿子打不着。我要是Dio乐队粉丝我简直要发疯了。

    那《乔乔》粉丝呢?他们也很无辜呀。明明自己就是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结果就被人喊着滚出去。怎么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们这群摇滚乐迷一点都不Love & Peace。

    最后双方不欢而散,只留下争锋相对的评论见证着这出闹剧。

    在网易云音乐的社交化路线影响下,各类歌曲评论区几波人撕逼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电影《黄金三镖客》的主题曲《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下,评论区被游戏《守望先锋》和《荒野大镖客》的爱好者攻占;在小岛麻美子《黑猫》的评论区,大家却都在说“好像椎名林檎”;到了Marilyn Manson的《Sweet Dreams》,“刷快银的请左转去Eurythmics”则被点赞成了精选评论。

    这些故事的起因,大多是泛二次元爱好者在评论区聊着同样的话题,最终惹得原歌曲爱好者破口大骂,至此一发不可收拾。

    一切现象的背后都有原因,这也不例外。

    我们先来看如何通过正常途径知晓一首歌吧。首先,听众要么是音乐人粉丝,要么是通过每日推荐或者歌单听到这首歌,或者是其他线下途径,包括被朋友推荐、在某些店中听到等。通过这些途径的用户,对同一首歌的情感理解几乎是不同的。他们的评论,可能是自己在某一时刻的心中所想,或者是联想到某个记忆片段。就算有相同主题,也很难脱离原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绪进行解读。

    而另一方面,通过ACG等途径知晓歌曲的听众,脑中早已将歌曲与动漫作品相关联。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动漫爱好者经常逛Bilibili、Acfun等弹幕视频网站,网站鼓励用户在看视频时随心抒发感想,这与网易云的社交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从A站B站过渡过来的听众,更愿意写下评论抒发感想,于是很快就留下了与动漫大量相关的评论。

    这是一个令人无奈的现实。互联网放大了人们的焦虑,也放大了人们的愤怒。当大家上网只为放松自己听听好听的歌时,看到满屏千篇一律如水军般的评论,一股烦躁便涌上心头。

    话说回来,即使在这样环境下,也有一些热心网友出来打圆场。

    从这可以看出,也是有不少人在评论区里听说有名为“乔乔的奇妙冒险”的动漫之后特地去看了,发现是部不错的作品。

    正如有网友所言,互相创造接触机会也是好的。动漫为音乐做了推广,音乐评论又反过来为动漫引流,其实是个双赢的结果,双方没必要为了一件小事争个头破血流。

    文章的最后,我想问问读者朋友们,对于这种事情,你怎么看?请不要害羞,在评论区抒发自己的想法吧!

  • 高校摇滚乐队入门指南

    近几个月来,“乐队”两个字应该算是各大媒体中比较常出现的关键词。电视节目的造星运动从选拔平民歌手到选拔平民说唱,现在终于轮到了乐队。随着韩国综艺节目《超级乐队》点燃了国内网络用户对于乐队的热情,紧接着爱奇艺《乐队的夏天》将这波热潮推向了一个顶峰,以至于盖过了优酷随后出品的《一起乐队吧》。尽管娱乐节目在意的是收视率而不是中国乐队,然而它们的确潜移默化地改善着这片土地上的文艺氛围,令人感到振奋。这波乐队热想必点燃了许多朋友组乐队的热情,其中不乏高中刚毕业,即将跨入大学的准大学生们。大学生的课业相对轻松,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拓宽自己的业余爱好,树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是玩乐队的极佳时期。作为一个在学校里办过乐队专场演出的摇滚乐队队长,我特写了这篇《高校摇滚乐队入门指南》,旨在为希望玩乐队的朋友们提供指导性建议,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起步

    小明是一名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 他在假期里看了《乐队的夏天》,中了摇滚的毒,觉得只有音乐才是他的解药,强烈渴望组建一个乐队。 然而小明犯难了。从小到大没有接触过乐队或者电声乐器,他并不知道该怎么着手。 小明应该怎么做呢?像小明这样经历的朋友不在少数。许多地区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电声乐器,加上小学到高中一直忙于学业,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尽管大学里学习依旧是最重要的事,然而大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规划未来,发展兴趣爱好。国内许多摇滚乐队就是从大学起步的。既然有这份对摇滚乐的热爱,就应该趁着这个最美好的时间做出一番成绩来。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要担心,接着往下看。

    • 确定风格方向:你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音乐风格?

    这是起步阶段最先要确定的事情。对摇滚乐稍微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对吉他、贝斯、鼓、合成器等乐器有了基础的认识(没有的话建议看看《超级乐队》、《乐队的夏天》、《一起乐队吧》等节目),这时候喜欢哪种乐器,希望成为哪类乐手便是对你的灵魂拷问。若你对自己的歌唱水平比较自信,也可以轻装上阵,选择成为主唱。决定在乐队里的角色定位了以后,你便可以考虑自己喜欢哪种风格的音乐了。这一步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你选购什么牌子的乐器,以及侧重练习哪类演奏技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同的乐器制造商会针对不同的风格制作对应的乐器。举例来说,我以前买过的Fender贝斯音色圆润,通常用来玩爵士、放克等风格,Spector贝斯则沉稳有力,适合玩金属等偏重型的风格。而在贝斯演奏技法上,放克会比较多地用到Slap(击勾弦),金属更侧重贝斯的力量感和颗粒感,因此会经常用到拨片演奏。以上这些知识其实不算入门必备,可如果在前期就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必然有助于在音乐道路更进一步。

    • 掌握技术与知识:乐器练习、乐理、扒谱和打谱软件

    确定自己想要玩什么风格的音乐,购买适合用于该风格的乐器 ,剩下的就是学习和练习演奏技巧了。初期建议上正规乐器班学习,有专人指导,防止自己因为基本功不扎实而误入歧途。练习乐器是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取得优秀的进步。除了乐器演奏之外,最重要的是学习乐理。乐理是音乐的基础,学习乐理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音乐。这就仿佛品一道菜,没有学过做菜的人单明白这菜好吃,却说不上来哪里好吃;而对烹饪有所研究的人能很快摸清是哪些料、哪些烹饪手法使其美味,并且自己上手以后能快速复制这道菜,或者加入自己的改良配方,得到一款更上一层楼的菜品。如果你希望自己写歌而不至于瞎写一通的话,学习乐理是你最好的选择。在枯燥的练习过程中,你也可以抽空扒一下自己喜欢的歌曲的谱子。在扒谱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乐感和音感,同时通过扒谱仔细聆听歌曲,你会注意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演奏细节。对其研究并加以学习,有助于水平的提升。如果想写歌谱该怎么办呢?学会使用guitar pro或sibelius等软件吧!网上有很多网友整理的现成谱子,在乐队前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后期写歌也能借助软件分享谱子给队友,提高乐队效率。在此建议大家支持购买正版软件。

    正式组乐队

    如果刚开始没有认识的乐手一起玩乐队的话,进入高校贴吧、高校新生群、音乐社团新生群寻找志同道合的乐手是个很不错的选择。高校贴吧和新生群通常聚合了大量的学生,而音乐类社团更是属于音乐类垂直领域的爱好者聚合群,在这些地方寻找乐手事半功倍。

    • 知己:了解乐队整体水平

    乐队是组起来了,但是很多时候乐队成员水平良莠不齐,更别提许多成员没有组队经验,为乐队项目推进制造了不小的阻力。这时候就需要先了解各个乐手的演奏水平都在什么阶段,适合排练什么样的曲子。再根据乐手水平确定几首初期排练歌曲。明确排练歌曲以后就可以花时间练习。关于排练部分具体请看第三章。

    • 知彼:选择排练场地,了解演出渠道

    是乐队必然要找地方排练咯。那么哪儿有排练房呢?首先,你可以先问一问校内音乐类社团,看看他们有没有排练房可以预约。如果没有,就要考虑一下校外的排练房。提前预约排练房,准时到场,爱护设备,遵守排练房规定,做一个有素质的音乐人。为了给乐队争取舞台演出的机会,大家可以从各个渠道了解校内外各类演出的时间安排与报名渠道。只有在一次次的演出实战中不断磨练总结,才能更加进步。另外,大城市里通常有不少乐队巡演场地,著名的如北京MAO,上海育音堂,杭州酒球会,成都小酒馆等。乐队成员们可以一起组队前去欣赏著名乐队的现场演出,观摩学习。不要把看他人乐队演出当做消遣,而要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你会获益良多。

    排练

    排练可以说占用了乐队绝大部分的时间。团队磨合、歌曲合奏都需要通过排练来推进。然而排练毕竟是一项团队协作活动,如果成员们对此准备不够充分,浪费的也是大家的时间和金钱(不少排练房都是按小时计费的)。所以为了提高乐队排练效率,务必记住以下几点。

    • 记住歌曲

    要排练,大家对歌曲就必须熟记于心。一首歌有几段主歌、几段副歌、几段间奏,每个乐器又分别在什么地方响起及停止。记住这些,在排练时才能够明确自己究竟是在排练哪一段,由谁来演奏。提前练好歌曲中属于自己的部分,明确自己在何时演奏,在排练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切记千万不要等到临排练时再练,这样会极大地浪费大家的时间,拉低排练效率。让所有人因为某个人对歌曲不熟悉而停下来的情况需要大家尽量去避免。诸如吉他手和键盘手等,需要切换不同音色,需要提前准备好对应的音色所需要的效果器参数。这样在排练和演出时才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音色。

    • 遵守规定

    这里说的规定有两部分:排练房规定和乐队规定。排练房规定是硬性规定,如排练房不准抽烟,不准带食物进入,亦或者是音箱使用规范等。如果个别成员不遵守排练房规定,造成的损失会需要全体成员承担。而且排练房的设备比较昂贵,若因为不遵守规定而搞坏了,那就有得赔了。大家都是一起玩音乐的,对于乐队成员行为没有太多的规定约束,然而有些规定是无论哪个乐队都应该明确的:比如明确时间概念,约定几点到某地排练,如无特殊原因只能早到不能迟到。除此之外,大家可以根据成员的日常空闲时间安排一个固定的排练时间。我个人建议一周至少排练一次,次数过少一起磨合的时间就少,次数过多成员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

    • 正式排练

    每次排练时间在两小时内为宜,时间过长无论对于主唱还是乐手都是压力。乐队可以先从简单和熟悉的歌曲开始短暂热身,然后再排难度较高的曲子。有条件的话,每次排练记得录音或录像,便于结束之后回顾分析乐队演奏时存在的问题。

    演出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演出环节,所有乐队都应在舞台上经受考验,这是对长时间乐队磨合排练的一次检验。

    • 报名

    在第二章我曾提到留意校内外演出及报名渠道。在了解演出的时间安排后,确定乐队参演不会与学业等事务冲突后,就大胆报名吧!通常主办方会需要乐队发成品歌曲或者演出排练视频确认水平和风格是否适合出演。瞧,如果是没有演出经历的乐队,就可以拿排练时录制的排练效果较好的录像发过去。

    • 协商

    顺利通过报名阶段以后,就需要跟主办方协商具体事宜了。需要明确的是主办方能提供什么,乐队能提供什么。比较重要的几项是:舞台上的插线板、鼓、音箱、话筒与话筒架的数量。多向前辈了解了解他们演出时准备的都是哪些,主办方准备了哪些,还有哪些设备是从外面拉进来的,怎么拉进来的。当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可以期待正式演出了。

    • 彩排

    当然,在正式演出前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便是彩排。对于乐队来说,谁都不希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台,这时候彩排就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首先大家需要了解舞台。提前布置插线板、音箱、话筒架等位置;保证有足够的排插给效果器接电,保证插线板不会松动或被踢;提前布置乐队成员站位,保证各个乐手都能听清各个乐器的声音,及时响应。其次需要确认乐队演出在节目单的第几位,大概在何时上演。这时候需要和主办方确认抢台搬设备需要多少人,确保抢台人员把东西摆放在正确的位置。按照我的经验,学校和不少校外演出,在具体到演出环节抢台时,因为人手不足等种种原因非常容易出岔子,所以不能完全依靠主办方在合适的时间把设备摆在合适位置,需要乐队成员进行现场监督。

    • 演出

    重要!演出可能出现意外,导致节目顺序进行微调,所以尽可能早点入场,及时与主办方确认情况。确认演出人员和相关物资正常。当然,你也需要提前确认乐器、调音器等处在正常状态。确认音准、电量、音频线等没有问题。为防止临时出现问题,乐队也应该准备好备用电池、音频线、效果器电源线等工具。演出时要记得随机应变。若有弹错的地方,不要停下,继续表演。我的乐队第一次演出时,曾遭遇后半段意外断电的情况,当时只有主唱的话筒能发出声音。可是主唱没有停下,而经验丰富的键盘手则举起了双手带领观众打着节拍过了最后的副歌。尽管乐队演出变成了主唱清唱,但是键盘手带动观众互动成效显著,以至于许多观众以为这就是事先准备好的。另外,乐队成员作为表演者,除了鼓手外尽量避免站桩输出。在求稳的情况下可以走动,与台上的乐手或者台下的观众互动;或者跟随节奏摇摆,带动观众气氛。

    • 扫尾

    演出虽然结束了,但是还有扫尾工作要做好。哪些设备要自己搬走,哪些设备由主办方处理,这些都需要问清楚。若要提早离场,记下负责人联系方式,若之后有相应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到。稍微提一句,有些演出结束,主办方会组织大家吃饭,没准可以蹭一顿。

    以上就是我为各位希望组乐队的朋友提供的指导意见。​许多人将玩乐队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大家希望在这条路上有更多的成就,必然需要下更多的工夫。我也非常期待各位摇滚爱好者崭露头角,在各大音乐平台或国内巡演中看到大家的身影。

  • 自扒曲谱 | Carol乐队 - 烧心

    自扒曲谱 | Carol乐队 - 烧心

    格式ZIP,压缩后得到GP文件,请用guitar pro 7及以上版本打开。

    完整度100%

    轨道:

    1. 主唱
    2. 和声
    3. 和声
    4. 极端嗓
    5. 极端嗓
    6. 电吉他1
    7. 电吉他2
    8. 电贝斯
    9. 架子鼓

  • 你离开那天我没在你身边,从此我们再也没能见面

    你离开那天我没在你身边,从此我们再也没能见面


    这首曲子写于2017年末。

    那段时间梦到了去世已久的外公,我们坐在床边聊了一会儿。后来母亲进来对外公点点头,没有说话。外公便对我说他该出发了。我明白他要走了,再也不回来了,便抱着他哭了起来。

    醒来后感慨良久。当时外公去世时我还在上高中,回家不方便,据说家里想让我请假回家看外公最后一面,但是外公说不用打扰孩子学习,他再撑一会儿。然而最终还是没有坚持到我回家,等周末我回去的时候,屋子里挤满了祭拜的人。我毕竟还是错过了。

    时隔多年做到这个梦,回想起人生中太多次错过,太多次告别只在梦中实现,于是写下这首曲子。

  • 鲸与灯塔

    鲸与灯塔


    一头鲸鱼独自游荡在海洋里。寂静的海水中,只有它的歌声。它似乎在寻找什么。

    游了很久很久,它见到了海上的一道光,划破夜幕,那么耀眼。

    那是一座矗立在孤岛上的灯塔。

    它被那耀眼的光芒所吸引,在灯塔四周一圈又一圈地打转,用舞步和歌声想要吸引灯塔的注意,日复一日。

    灯塔却没有回应,依旧把强烈的光线射向远方。鲸鱼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

    鲸鱼明白了,那个水面上的光芒近在眼前,却触不可及。虽然很失望,但是它终于知道自己在寻找的究竟是什么。在那片大海中,总有一束光,能和他一起舞蹈,一起歌唱。

    于是在第一百三十九天,它离开了。


    作曲:蓝添
    作词:蓝添/赵赫
    演唱:陈心懿

    向往海洋中心的光
    独自流浪
    独自歌唱
    期待群星深处的梦
    你在远方

    寻觅海洋中心的光
    独自游荡
    独自歌唱
    祈祷群星深处的梦
    你在路上

    拥抱海洋中心的光
    不再迷茫
    放声歌唱
    坠入群星深处的梦
    你在身旁

    不再彷徨
    放声歌唱
    追逐黑夜中那道希望
    这是你指引的方向

    不再彷徨
    放声歌唱
    追逐黑夜中那道希望(不再彷徨)
    这是你指引的方向
    放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