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蓝添
-
近期解决的WordPress相关问题
更新PHP之后网站出现403,后台出现file not found
经过各种排查,觉得可能需要更新所有内容,包括mariaDB和php相关配套内容(php-fpm等),更新之后依旧如此。
最后迫不得已重新安装了最新的wordpress,安装之前关闭了主题和插件,因为据某篇文章( https://www.v2ex.com/t/240774 )说会影响。重装后登录/wp-admin/install.php设置了一下数据库,最后成功还原。原数据都还在,不影响正常使用。
要执行请求的操作, WORDPRESS需要访问您网页服务器的权限,输入账号密码错误
文件属主属组不对。
使用ls -l指令查看文件权限,大部分文件属主和属组分别是root root,有几个文件是apache root。
使用chown -R u:g file指令修改属主属组,u为属主,g为属组,file为文件或路径。
修改所有文件为root root之后没有解决问题,修改为apache root后解决问题。
MariaDB经常崩溃而导致网站无法连接
查了一下类似的问题,多是因为数据库内存不足而无法分配资源。使用了创建swap分区的方式,目前已不再崩溃。
分配512M的交换分区:
dd if=/dev/zero of=/swap.dat bs=1024 count=524288 mkswap /swap.dat swapon /swap.dat free -m
为了让系统自动挂载swap分区,编辑/etc/fstab并添加一行:
/swap.dat swap swap 0 0
重新启动MariaDB,没有再出现崩溃问题。
参考资料:https://linux.it.net.cn/e/data/MariaDB/2014/1014/6509.html
2019.04.24追加
看起来分配512M空间不够,上次又崩了,于是调整了一下,重新分配了5G交换空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数据库崩溃了。
-
解决WordPress无法更新版本和插件
问题描述
- 后台更新wordpress时提示:无法创建目录;
- 后台更新插件时提示:无法删除旧插件。
解决方案一
设置目录访问权限为777,但是存在遭到攻击的隐患,而且我设置了也没有用。
chmod -R 777 /usr/share/wordpress(WordPress的目录)
解决方案二
在服务器后台通过cd定位到wordpress的content目录,发现有部分文件夹权限组和用户是root,有部分文件夹是apache和ftp。
安装的主题或者插件用的服务器为 Apache,所以直接授权apache访问权限即可。 通过chown设置权限组的权限。
chown -R apache:root /usr/share/wordpress
结果
第一个方案测试无效,第二个方案有效。
-
解决WordPress无法上传音频
问题描述
- 上传音频文件,提示“此响应不是合法的JSON响应。”
- 图片可以正常上传。
问题推断
图片可以正常上传,说明不是文件夹权限的问题。网上没有搜到和非法JSON响应相关的内容。怀疑是无法上传比较大的文件导致。
因为之前已经调整过Wordpress的文件最大上传限制了,所以不太可能是Wordpress的问题。
解决方法一
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把音频文件直接放进/wp-content/uploads/目录下面,插入音频时输入URL。
虽然可行,但是后台媒体库不显示该文件,无法方便管理。且每次添加文件得用FlashFXP传,非常麻烦。
解决方法二
根据https://yq.aliyun.com/articles/625723 所述,修改nginx.conf,在http段添加代码如下:
client_max_body_size 100m;
服务器输入指令重启nginx: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重启后测试可以正常上传音频了。
-
尝试解决WordPress经常无法连接数据库的问题
问题描述
- 最近Jetpack经常提醒我Wordpress崩溃。上网站一看,貌似是无法访问数据库。
- 修改Wordpress上传文件大小限制,然而传输超过1M的音频竟然会导致网站崩溃,出现与上一条类似的情况。
问题推断
怀疑是因为内存限制过小导致的。
解决方案一
在wp-config.php文件内添加代码如下:
define(‘WP_MEMORY_LIMIT’, ’128M’);
其结果是在网站首页顶部出现了如下代码:
Constant WP_MEMORY_LIMIT already defined in /etc/wordpress/wp-config.php on line 104
看起来是对于内存限制的代码重复了。
解决方案二
根据https://blog.csdn.net/qq_17087739/article/details/48137359的描述去修改了/wp-includes/default-constants.php里的相关代码:
// set memory limits if( !defined('WP_MEMORY_LIMIT') ) { if( is_multisite() ) { define('WP_MEMORY_LIMIT','128M'); }else{ define('WP_MEMORY_LIMIT','64M'); } } if( ! defined('WP_MAX_MEMORY_LIMIT') ) { define('WP_MAX_MEMORY_LIMIT','256M'); }
将其改为了:
// set memory limits if( !defined('WP_MEMORY_LIMIT') ) { if( is_multisite() ) { define('WP_MEMORY_LIMIT','256M'); }else{ define('WP_MEMORY_LIMIT','256M'); } } if( ! defined('WP_MAX_MEMORY_LIMIT') ) { define('WP_MAX_MEMORY_LIMIT','256M'); }
并且将解决方案一里添加的代码去掉。目前正在观望结果。
2019.04.03跟进结果
目前依旧偶尔会崩溃。
2019.04.24跟进结果
结合前段时间解决的问题汇总(近期解决的WordPress相关问题),猜测是因为数据库内存不足,无法分配资源,而导致mariaDB崩溃。解决方法已在文章里说明。
-
《腾讯产品法》第二章阅读笔记
需求是什么
- 经济学认为需求有两个特点: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人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升级。
- “想要”是需求存在的前提,“要得起”是用户行动的综合成本足够低,“要的行动”则是用户最终的选择。只有当用户非常“需要”某个产品,又完全“要得起”的时候,用户才可能对产品产生需求。
- 需要不等于需求,但需要是需求存在的前提。不能用行动表达的不是需求。人们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和得到它要支付的成本密切相关。
5W1H分析法
- Who:产品为谁设计?目标用户是谁?谁购买,谁使用?数量有多少?
- Why:用户为什么要选择我们的产品?除了我们的产品外,他还有哪些选择?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大吗?
- When:用户什么时候使用我们的产品,多久用一次,会持续多久?
- Where:用户在哪里使用我们的产品?
- What:产品具体形式是什么?做成什么样?
- How:用户是怎么使用它的?
- 需求与策略阶段——产品需求四要素
- Who:广度=主体
- Why:强度=解决方案
- When:频次、可持续性=时间
- 产品设计阶段——需求场景分析模型
- Where:场景
- What:方案形态
- How:操作路径
- 产品需求的四要素:广度、强度、频次和可持续性。
- 理论上,一个产品需求在四要素维度综合得分越高,用户就会越需要这个产品。可当我们继续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广度、频次和可持续性其实是受强度影响的。也就是说,“用户为什么选择产品”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四要素中只要抓住强度,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产品强度=体验-成本
时间成本:
降低时间成本。王者荣耀相对于其他竞技游戏,单局时间短,玩家可在碎片化的时间体验游戏。微信发票助手,减少了用户查找、传递公司发票的时间。
资金成本:
福特汽车通过流水线生产降低了资金成本。小米通过拓展产品生态链等战略举措,最终用做电商的成本做出了线下零售店。风险成本:化妆品、安防产品,价格越高销量越高,因为包含了过高的风险成本。用户无法通过其他证据体现产品优劣,只能借助于价格。汽车之家相比于其他汽车资讯网站销量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他网站使用的是汽车官方图片,而汽车之家展示的是实拍照片,降低了用户的风险成本。保护买家隐私而不在外包装标注产品,食品支持无理由退换货都是降低风险成本的一种方式。
行动成本:
“小咖秀”降低了用户制作有趣视频的成本,用户只需要为其配音或者按剧本表演。《秘密花园》降低用户绘画成本,直接填色就行了。
体验:
Tecno手机专做非洲市场,通过眼和嘴定位脸部,同时通过加强曝光等提高黑种人的手机拍照体验。能给用户惊喜、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设计才叫体验。体验照顾用户的心理和情感,做到洞悉用户心理,就能让他们喜欢甚至爱上你的产品。
需求的弹性
- 用户对产品需求的强度会随着时间改变。由于需求弹性的存在,没有一种产品解决方案可以一劳永逸地保持它的强度。
看电影市场实际上是“时间消遣市场”,因此电影院会在周围配置一些娱乐设施,以弥补电影消费的单一性。
- 我们要搞明白,自己的产品到底在和谁竞争,争夺的标的到底是什么;如果陷入同质化的红海之争,我们完全有机会通过“重新界定市场边界”的方式重塑战局。
-
师傅叹了口气
序
师傅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出她的洞穴了,我有点担心。这几天给她送吃的,退出洞口时总能听到从昏暗的洞内传来的叹气声。
一
师傅是一只不知道修炼了多少年的猫妖,据守在这个荒山野岭。她有一个在其他妖看来简直是异类的习惯,那就是吃素。作为一只猫妖,她嗅觉敏锐,哪怕菜里放了一点猪油,她都不要。
自我被她收留那天,就被告知不许吃荤。刚开始的一两天我还能接受,但是后来我越发无法忍受,一度跑下山想偷村口的鸡吃,可刚要得手就被她抓了回来。
印象中的师傅永远都是在干草上打坐,背对着我。光线从洞壁上的裂缝里穿过,打在她的身上,朦胧而又神圣。而此刻,我正趴在洞口,几天来无法沾荤难受让我愤怒难当,终于忍不住地大声质问:“师傅!为什么我们只能吃素?隔壁几个山头的妖,哪个有我们这么憋屈?”
我所谓的质问也只是几声狗吠而已,所幸师傅她懂我的话。
师傅什么都懂。师傅叹了口气,说:“狗儿,你可想过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吗?”
我愣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
“你已经不是野兽了,你是妖。若过不了这个坎,再过个千年万年,你也依旧只是一只妖。”师傅淡淡地说。
二
我从未想过自己“为什么而活”,因为我每天费劲心思想的,是“怎样才能活着”。
我曾经是一条狗,一条无人领养的流浪狗。在我小的时候,我经历过一段困难的时期。那时候大雪封山,一连几里找不到食物。走投无路之际,我只得冒险去山下的村子里偷鸡吃。由于饿到双眼昏花,我触动了陷阱,被村民们抓住毒打了一顿。
“我大概要死了吧。”奄奄一息的我心想着。
这时候人群中钻出一位身着白衣头戴纱笠的女子。她花了一些钱,一来补偿被盗的村民,二来买下了我,村民这才散去。
我虚弱地躺在地上,看着她施法复原了我的伤。前一秒我还疼得无法动弹,后一秒竟再也看不到任何伤口了。我来回走了几步,生龙活虎,便对着女子摇动尾巴,表达对她的喜爱。白衣女子不为所动,看着我没什么问题了,扭头就走。
可是我不想就这样离开,她救了我的命,我想为她做些什么,于是我跟着她走。
“你走吧,别跟着我了。”白衣女子说道。
她走,我也走;她停,我也停。她撵我,我便离远了望着她。终于,拗不过我,她叹了口气,说道:“想要报答的话,我收你便是了。但是我是妖。你若跟着我,这其中经历的千辛万苦,你可得忍着。”
我单以为她是神仙,没想到她竟是妖。可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住我想要报答她的心。
就这样,一猫一狗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三
师傅跟其他的妖不一样,不仅仅是因为吃素。她守护着这山和山下村子安定,承担起了山神的责任。
真的山神去哪儿了?一个猫妖又是为什么成了山神?这些问题我不知道,师傅也不说。别的山头不时会有些林火、山崩,可师傅守护的这山总是安定一些,这是她忙前忙后的结果。见得到师傅的时候,她只在洞中打坐;见不到师傅的时候,连续几天都看不到她,那她一定是在什么地方暗暗做些事。
然而山神不好当,有时候甚至弄巧成拙。有一回村民不小心挖断了山泉,导致山里大旱,蝗虫数量猛增。眼瞅着村民一年的收成就要泡汤了,着急的师傅跑去求助龙王了。也不知道师傅跟龙王怎么约定的,雨下了三天,好歹遏制住了蝗虫,但也泡烂了庄稼,还发生了山洪。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师傅都窝在洞里不出来,就像现在这样。
四
师傅不再只是叹气了。我给她送了吃的,将要退出来的时候,她喊住了我。
“你去村里看看吧,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于是我跑下山去,在村口的山神庙前,看到村长与几位长老在议论:“河前村与河上村合建了山神庙,可聚两村香火。我琢磨着是否也可以把咱们的山神庙迁过去……”后面他们又说了很多,又是“朝廷”又是“津贴”的,我听不太懂。
我隐隐感觉有什么不对劲,但是自己又想不明白,便回去禀报了师傅。
“愚蠢。”师傅幽幽地说,“他们不知道,就因那俩村把山神庙建在了一起,两神互看对方不顺眼,今天你在我地上点把火,明日我到你山上劈一道,互相给对方找麻烦。”
我哑然,没想到别的山头不太平,有一部分原因竟是山神之间给对方添麻烦。要是那几个山神觉得师傅也是去抢香火,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加上师傅只是一只妖,要是被他们联合针对了,那就更严重了。
“你回去告诉他们我不同意。”师傅给我下了一道指令。
我该怎么做呢?我一没有人形二不会人话,怎么能让村民理解我说的话呢?我在山神庙前徘徊良久,终于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当着他们的面在庙里用尿浇出了“勿迁”两个字。
“哪里来的野狗!敢对山神大不敬!”他们把我撵了出来。
五
尽管有一部分村民觉得是山神显灵,告诫他们不要动这庙,可是村长的主意却没有动摇,几天之后他就带着几个壮汉开始动工了。
我跪在师傅的洞口,心里很愧疚:“师傅我搞砸了。”
“事已至此,坦然面对罢。”师傅的声音很坦然。
想着师傅长年累月为他们付出,最终还要被他们所害,我满是愤恨,站起来大声说道:“为什么?!师傅为什么要一直偏袒这群愚笨之人?师傅为他们做了那么多,可是他们却尽干傻事!”
师傅不再说话,长叹了一口气。
尾声
“这是我师傅的故事。”我说。
“后来呢?”面前的徒弟麻雀问道。
“后来啊,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等下回再说给你听吧。时候正好,你该去山下看看了。”
“是,师傅。”麻雀退了出去,只留我在这个偌大的洞穴里。这曾是我师傅打坐的地方,而此刻我正坐在这,和她一样背对着洞口盘腿打坐。
师傅已经不在这儿多年了,可现在的我依然经常会想到她。我好像理解了她当初为什么执意要守护这片土地,为什么不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自由的生活去。
大概是对于这片土地,她也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过去吧。
“狗儿,你可想过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吗?”
众生皆苦,我愿尽自己绵薄之力渡人。就像师傅一样。
我叹了口气,继续打坐。
后记
这是2016年4月做的一个梦。梦其实很简单,只有迁山神庙那一段故事。可是当我在梦中看到师傅叹气时,我的心被牵动了。
看上去一个如此强大的妖,强大到能成为一方山神,也有无法破解的局。那一声无奈的叹息,让人心酸。
于是我便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
猫妖为什么能成为山神?梦境没有给我答案,我也不愿臆造一段过往。就像看完电影《无名之辈》之后我觉得最后强行交代人物结局纯粹是画蛇添足,这个故事也应该没有过去没有将来,有的只是当下发生的一些小故事。让一切交给读者联想,每个人自有自己思考的方向。
可惜的是,当初我写这篇故事的时候,结尾过于肤浅,写出了“如果她(指师傅)放下这一切(坚持守护这座山的准则),是不是会轻松一点”这样的文字,眼界之低宛如故事里的狗儿一般。大概是因为那段时间自己有些心事,所以也只聚焦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已。后来再次阅读这个故事时,我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突然觉得自己可以赋予故事更深的含义,便催生了重新修订这篇小说的想法。
近日来总是曝出一些让人心碎的新闻,以至于好友跟我说:“感觉生活好丧。”正巧我这两天看了《无名之辈》还有《大佛普拉斯》,听朋友说完满脑子里都是“众生皆苦”四个字。但是我紧接着想到的却是鲁迅在《热风》里写的那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
《腾讯产品法》第一章阅读笔记
产品设计的三个阶段
- 阶段一:以片面、固化的眼光看问题,只看到零散的表象和静止的格局。解决方案呈点状随机分布。
- 阶段二:以宏观、系统的眼光看问题,能看到产品与产业、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关系和位置。解决方案开始具有系统性特征。
- 阶段三:以动态、演进的眼光看问题;能看到时间长河中问题变化的趋势。解决方案能够助推产品顺势成长。
收集问题是容易的,不容易的是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并且与其他问题结合起来,找到更合适的解法。
连环提问法
- Q1:他们当时为什么要那样设计?
- Q2:这种设计基于当时的何种前提条件?
- Q3:所有前提条件直至现在都还保持不变,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吗?
- Q4: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有引入新的问题吗?
需要警惕前人留下来的陷阱。不是所有的解决方法都适合,有些解决思路是过时的。要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想法,了解每个产品的设计思路,借鉴设计思路到当下产品的环境里。连环提问法有助于理解用户需求的真实动机,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真实场景,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对应的问题。需要多研究app重要功能的设计过程。
微信群的设计
- 1.0设计认为“群功能”是中心:所以当你使用1.0的群时,要跑到“群功能”入口位置去创建,拉人的时候必须提供“群功能”的ID,人们也要通过搜索“群功能”的ID才能进群。用户一直在围着“群功能”打转。
- 而2.0设计真正认为“用户”才是中心,至于群功能,让它无形地存在就好。所以没有什么创建的说法,你拉人直接开聊就是了;搜索的时候也是一样,你只需要直接搜某个人就行。常用的、人多的群,人聚好了再取名字以方便查找。
设计者在1.0时认为群是固有属性,但是实际上群是一群人聚合的产物。现实中人群沟通逻辑是先有说话的动机,再找人说话,再有给这个群体取名称的需求。所以2.0的设计思路是直接拉人聊天,这一个过程就是创建群的过程。让功能贴近人的实际操作场景,简化操作,降低门槛。
- (为避免重复造轮子)最好的办法是时刻保有从源头思考的意识,充分理解过往思路和关键环节,关注旧模式的前提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存在新的优化空间,快速判断是否存在全新的解决方案。第一性原理是一种从问题源头进行思考的意识,好的设计者能够把这种意识纳入所有思考过程。
相对思维的运用
- 微信的优势:产品渗透力极强,用户体量巨大,横跨多个年龄层;产品策略聚焦移动端,目标定位是做用户身体和大脑的延伸。
- 微信的劣势:用户体量巨大决定了微信在设计时必须以通用性和兼容性为主要考量,不能向某一特定群体过度倾斜;聚焦移动端意味着PC端相对弱势,不能为某些与PC场景联动的需求提供深度服务。
- 通过分析微信,QQ定制的差异化产品策略:聚焦年轻群体,以个性化、趣味化为主升级手机QQ;凭借QQ在PC端多年的积累优势,在移动端推出满足PC场景联动需求的全新产品。
TIM的策略
- 企业内部交流主要有两种:沟通和流程处理。主流的企业内部通信工具,主要是自上而下从决策者入手,也就是从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建立企业内部关系链为起点,然后支持沟通和流程问题(相当于集成了OA办公自动化),这样的产品往往集成了很多审批流程和强制管理性质的功能,可见诉求更为to B。相较于主流企业社交的强组织关系管控,TIM显然弱化了组织管控,自身是自下而上的结构,以熟人关系链为起点,解决了普适性的沟通协作问题,却抽离了管理诉求,这样的角度更to C。用鄢贤卿的话说,“员工用起来更有愉悦感”。
具象与抽象
-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标准化产品单元)、商品(京东叫product,淘宝叫item)和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
SPU、商品到SKU是从抽象到具象的概念,比如跑鞋、某一款型号的跑鞋、该型号下不同颜色和尺码的跑鞋。
- 精明的商家一定会根据环境和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SKU。好的SKU设计,就是运用数量有限的SKU,去实现高满意度的销售(当然销量也很重要,这和用户对所购产品的自然需求相关)。而没信心的表现,往往是把产品布得满满当当,不知道哪个好卖,数量众多的SKU堆积,最后却往往积压了一堆卖不出去的SKU。
将SKU组合在一起,构成套装,如QQ秀的套装和网易云音乐的歌单,针对不同喜好的用户推出不同的组合产品。
- (网易云音乐)通过对最基础的单曲进行强内容导向的聚合,聚合自由度更高的歌单切中用户情感需求,取代老旧的“专辑”聚合方式,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网易云音乐更是以这一功能作为初始发力点,在众多音乐类App中从无到有,异军突起。虽然网易云音乐不是第一个推出歌单功能的应用,但它却是第一个以此功能为核心、全面撬动产品的音乐应用。
反馈的重要
一方面是产品对于用户行为的反馈,另一番面是用户对于产品的反馈。魏则西事件是没有反馈的结果,淘宝、京东等商品的排序同样是受广告排序影响,但是因为存在用户评价,买家的反馈能作为其他人的参考意见,所以能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避免商家欺瞒消费者的情况。
微信支付扩张的破局思路
微信支付最开始一直被支付宝压着无法翻身,直到推出微信红包功能,让微信支付的使用量和微信群的数量翻了好几倍。红包功能是支付功能的衍生,是基于微信强项——社交属性而打造的功能。有人发红包,就会带来收红包的人绑定微信支付,进而促进这一群人在其他群里发红包,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演化
- 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和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变了,能够存活的条件变了,它也会随之迭代更新、调整改变。因此,互联网市场变化极快,互联网产品就成了最讲究“迭代”的产品。产品从最开始第一个版本发布,到后面不断地更新迭代,每次迭代都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寻找最佳存活路径的结果。
- 因为不能百分百确定存活条件是什么,必须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的数量积极试错——这样的系统就是类生命特性的系统,这样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产品才不会轻易死掉。
- 对初创型企业来说,运用精益创业思路,以最小成本快速迭代,积极试错,犯错的次数就是企业制造“生命”的数量。当排除很多的错误路径后,产品就能不断向着对的方向前进。后文将谈到的最小可行性产品原型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以非常小的成本获得了极大的可能性,是以小博大的典型工具。
- 对成熟型企业来说,需要思考的是整个公司产品体系的稳定性以及重点产品的架构稳定性。通过思考整体布局,让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承担不同的任务目标,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稳定性。
产品的框架设计
- 好框架在每个阶段体现出来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选出那个最重要的任务,聚焦再聚焦,利用产品框架去放大它,完成任务后再把它收纳起来。可以支撑上述这些行为的框架才算得上是好框架。
-
2018年绘画汇总
待添加内容
-
《少数派报告——菲利普·迪克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以至于经常在房间里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
那时候看过很多书,看的最多的应该是当年非常火热的《冒险小虎队》和《鸡皮疙瘩》系列。前者与其说是冒险小说,用互动游戏式书籍来形容它更合适;后者则是儿童短篇恐怖故事集,每读完一个故事,常常令我意犹未尽。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更喜欢的是《鸡皮疙瘩》里那些幻想的故事。作者R.L.斯坦构想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存在幽灵的世界,吃了神奇凝胶会变大的世界,许下愿望会成真的世界……那里面的主角就跟读者一样,都是普通小孩。而他们如何面对这些无法用常识去解释的事件,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看得多了,想的也就多了。脑海中有太多的想法想要记录下来,我便开始尝试写小说,去讲述自己想象中的故事。没有智能手机,没有高配电脑的年代,写小说是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接触到了更多新鲜事物,开始真正的去观察自己所处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我开始意识到,写自己脑海中构想的故事只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如果一个故事无法引发读者关于自我和社会更深入的思考,那么充其量只是自己与自己对话而已,对别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作者借以用来与读者对话的媒介。通过这种对话形式,读者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反思社会的发展。人文小说主要聚焦当下,描绘现在与过去的社会变迁;而科幻小说更多的是展望未来,让人看到关于未来的无穷可能性。
大年初一,电影《流浪地球》引爆了全世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起步,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式科幻”的模样。那部电影里的各处细节,从春联到烤串,从校服到VR眼镜,无时无刻不在告诉观众这就是未来,一个由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起来的未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文化的传承不会中断。这就是剧组向我们描绘的未来场景。
但是我今天要聊的,并不是《流浪地球》,而是最近抽空读完的《少数派报告——菲利普·迪克短篇小说集》。
菲利普·迪克作为上个世纪的小说家,一生写过许多科幻小说,有不少被搬上了银幕,如《银翼杀手》(改编自《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少数派报告》、《高堡奇人》、《全面回忆》等。其作品非常具有前瞻性,作品里提出的各种观点在经过大半个世纪仍具有讨论的价值。
在阅读短篇小说集时,我被其中几篇所震撼,不由得惊叹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之独特。由于菲利普·迪克出生于1928年,幼年时经历了二战,随后的一生中见证着美苏两国的冷战直到逝世,其作品也深受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我想,随着生活年代的变化,当代许多年轻作者必然无法像那一辈的人一样去深刻体会冷战带来的影响,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第二代
《第二代》讲述的是苏俄赢得与美国战争之后,美国被迫撤至月球,并在地球上用地下工厂生产智能机器人以对抗苏俄。随着美国科研的投入,机器人战斗力不断增强,苏军节节败退,最终向美军发出议和信。
故事的男主角受命前往苏军阵地议和,在路上偶遇了一名抱着泰迪熊的小男孩。他们遭遇了一个俄军三人小队,俄军杀死了小男孩并揭发了其为智能机器人的身份。他们告诉男主角机器人们已经开始自行生产可以以假乱真的机器人,企图消灭包括美军和苏军在内的所有人类。第一代机器人外表是拄着拐杖的伤军,第三代是小男孩,但是没人知道第二代是什么模样。人类存亡危在旦夕,他们需要尽快联合地球上所有剩下的人类,阻止机器人。
一路上,小队之间产生了不信任,彼此都怀疑对方可能就是那个第二代机器人。最终,一名人类被杀害,凶手声称怀疑对方是机器人。随后第三名成员将其击毙,证实了凶手才是机器人。
男主角和最后一位小队成员返回据点时,发现据点已被机器人占领了,走投无路的他们只能前往男主角的飞船藏匿点,计划乘飞船抵达月球基地搬救兵。由于飞船核载一人,男主又已负伤,只得将俄军队友送上飞船,希望她能通知美军总部,并尽快派人下来救他。
在飞船藏匿点,男主角厌烦了漫长的等待,回到了摧毁机器人队友的地方,通过残留的金属碎片惊讶地发现那位机器人是第四代产品。随之而来的机器人大军里,他看到了刚刚被自己送上飞船的俄军小队成员的模样。这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俄军队友才是第二代产品。
整部故事是建立在冷战基础上的,美苏两大意识形态的斗争,最终催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苏军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打败了美军,美军便研制机器人扭转战局,只是没想到智能机器人发展太快,开始进化,并且最终想要毁灭人类。
机器是否会毁灭人类已经是一个被人讨论烂的主题,追根溯源还得回到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阶段,科技迅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机器取代了低廉的劳动力,社会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于是人们开始就“机器是否最终会取代人类”进行广泛的讨论。随着生活被日新月异的科技产物所包围,人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巨大的解放。这一时期,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出了著名小说《弗兰肯斯坦》,被公认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开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一战二战的爆发,科技再一次被推动,而这一次它成了收割者。因为科技不再局限于巨大的生产机器,人们思考的主体由“机器”变成了“科技”,思考的内容变成了“科技是否会毁灭人类”。同时,现代计算机的诞生,让机器完成更复杂的运算成为可能,“是否能制造出从形态到行为乃至于思维方式都像人类的机器”也成为了人们幻想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果说仅仅把“机器人最终毁灭人类”作为探讨主题,那菲利普·迪克的这篇小说是有时代局限性的。然而这个故事中随着机器人的不断生产新型号,它们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分辨其他人是否是机器人;并且机器人随身配备的大威力手雷,本身就是为了对抗早期机器人的。也就是说,在机器人的世界里,他们也是敌我不分,甚至会自相残杀。旧的世界里人类互相伤害,新的世界里轮到机器人互相伤害。
作者描绘的这一情节把故事上升到新的高度,表面上是表现了对科技发展的担忧,实则是用机器人表达对战争与当前国际局势的讽刺。
那个年代,谁不向往和平呢?
战争游戏
上文提到的《第二代》这是整本书最震撼我的两篇故事之一,而另一篇故事《战争游戏》,同样是冷战思维,同样是对意识形态的描绘,但是契入点完全不一样。
地球进口监察局负责外星玩具引进的审核工作,这次将要审核三款针对儿童设计的玩具产品。
第一款产品是玩具士兵变换着花样攻城,玩家只需要在边上看就行。但是这款游戏的流程非常长,监察局只来得及测试一次,为了避免存在潜在危害,监察局决定继续测试,暂时不将其投放市场。
第二款产品是一款能够创造虚拟现实场景的牛仔服。一名审核员穿上这套衣服以后,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场景,于是他忘了自己还身处房间内,开始奔跑起来,最后撞到了房间里的物件,划破了手。审核员们认为该产品容易模糊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让玩家无法对周围环境有准确的认识,极容易造成危险。有判断力的成年人都会沉溺其中,更别提小孩子了。他们决定退回这款产品。
在测试第一款产品的时候,审核员们比较随意地测试了第三款产品《综合征》。该游戏规则和地球上的《大富翁》几乎一模一样,因此他们认为该产品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便同意了该产品的市场投放申请。
一名审核员将《综合征》带回家中,决定让自己的儿女们先尝尝鲜。当他凭借成年人的智慧以及玩《大富翁》的经验轻易地将所有资产收入囊中时,女儿却指出他并没有赢,因为说明书上写明了最先抛弃所有手头资产的人获胜。审核员觉得这游戏规则简直是无理取闹,但是看着孩子们玩得如此投入,他也觉得无所谓了,只要玩具能大卖就行。
玩到最后,女儿开心地说:“爸爸,这是你带回来的最好的教育玩具了!”
我突然想起了著名电子游戏《文明》。在游戏里,玩家可以扮演某个文明,在土地上不断地发展扩张,通过各种手段征服其他文明,从而获得胜利。其中就有一种文化胜利的获胜方式,需要玩家不断发展自身文明的文化,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在文化影响上取得最高分。当一个个竞争对手对着你说出“我的人民听着你的摇滚乐,穿着蓝色牛仔裤”时,玩家的心里满是成就感。
和平年代的社会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一个国家的强盛,除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发展。文化能让人民团结一致,也能不费一兵一卒征服其他文明。菲利普·迪克在这篇故事里描绘的就是这么一个战场,看似平静的未来普通人类生活背后暗潮汹涌,阴暗处是外星文明对地球虎视眈眈。主角们以为自己防住了外星文明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物理伤害,却不曾想过人家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另一种伤害——破坏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当外星文明到来时,年轻人们早已被游戏洗脑,自愿拱手让出地球。
游戏,作为文化的产物之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缩影。围棋背后是战事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人民对军事战略的智慧总结,大富翁是大萧条时期美国对资本主义垄断市场的反思。而另一方面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当权者也意识到游戏可以做到的不仅仅是打发时光那么简单。通过游戏对人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不会让人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还能令其沉溺其中,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就开始研发各类玩具对人民进行洗脑教育。从转移犹太人抵达“集结点”到封锁英国海岸线、扮演伞兵渗透盟军后方搞破坏,纳粹通过游戏将战争行为正常化,借此在孩子心中树立战争的思维,抹杀对敌人的同情与幻想,让玩具成为了武器。
《战争游戏》的构思有其历史依据,那么在现代,是否也有同样的事情正在上演呢?
少数派报告
政府利用三个超人类开发出了一套针对全社会的测罪系统,只要三个先知中有两位预知到某个人会犯罪,那么这个人就会被逮捕并关进监狱。即将卸任的测罪中心局长在交接工作时发现自己被系统预告他即将杀死一名素不相识的将军,两票确认一票否决。于是男主角一面躲避追捕,一面努力挖掘真相,竟发现自己身处巨大阴谋中。原来军队在政府开发出测罪系统以后,权力被大幅削弱,将军希望利用男主角来推翻测罪系统。男主角若帮助将军,则会将他最重视的测罪系统毁坏;若不帮助将军,则他将身陷囹圄。
男主角终于拿到了三份报告,了解了预言的内容。第一份报告预告男主角最初见到将军时果断地杀了他。第二份报告是基于第一份报告的情况进行修正的,这名先知预知到男主角看到了报告,因此改变了主意。而第三份报告则在第二份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预言男主角虽然在第一次见面时不会杀死将军,但是会在之后的军队游行上假意同意与将军合作,趁将军不备时杀了对方。
三份报告层层递进,展示了男主角的过去,也预告了男主角的未来。最后,男主角下定决心保护测罪系统,用第三份报告里的方式杀死了将军。
《少数派报告》曾改编成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同名电影,在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中算是名篇之一。或许是同题材的故事看得比较多了,这篇故事给我的感觉并不算特别惊艳,而且故事展开没达到我的预期,接下来就让我详谈一下。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理解世界,找寻世界的规律。当他们无法解释某些现象时,就产生了神学,用神怪这种易于让人理解的方式去解构世界。其中,宿命论便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对于未来,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人们便会怀疑是否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事情的发生。当人接受所谓“宿命”的存在之后,又开始思索自己的命运是否能被改变。
中国传统文化受佛道两家影响较多,总体上算是“以人为本”的神学观念。人们相信平日多做善事,就能为自己及家人积德,将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即使在当代社会,也仍然有不少人转发各种鱼的图片企图得到好运。而古希腊人的世界观里,宿命是早已被决定的。读希腊神话的时候,读者会发现关于许多角色的预言是一个逻辑死循环,因为他们为避免预言中悲剧的实现而做出的徒劳努力,反而正是促成预言的条件,一切即是因也是果。人们无法改变宿命,当他们了解到关于他们的宿命之时,他们已经踏上了通往预言的道路。
《少数派报告》这个故事讲述的便是一个人在顺从预言与改变预言之间做出选择的故事。当主角的三种不同的未来展现在他的眼前时,他权衡再三,最终决定顺从预言,成为杀人犯。作者表达了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对于未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决定事情的走向。三份预言各有偏差,其原因是主角得知了预言,他就能做出完全异于预言的举动。
本人也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宿命,就不在这里做过多讨论。在这个故事中令我感到惋惜的是,故事的背景设定非常具有讨论价值,可作者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近几年“大数据”概念炒的火热,究其原因是信息采集技术与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应用早就做到根据用户常看的内容推荐相似的产品;地图软件可以根据当前路况自动规划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线;人们可以脱离现金生活,但是却不能离开手机……人们生活里的一举一动都变成了0和1记录在远隔几千里服务器中,而人们的所作所为也有了预测的依据。
终有一日,计算机能够预测个体甚至群体的行为趋势,那么必然能够计算某个人犯罪的概率。当一个人被预测很有可能进行犯罪时,是否应该将其提前逮捕?没有犯罪的罪犯还能是罪犯吗?这一项看似非常保险的策略,在另一个层面上侵犯了公民的权利。
很可惜,故事并没有对这一个主题进行深刻的讨论。最想要推翻测罪系统制度的团体是权力因其被削弱的军队,这个构思回避了该制度与因其“蒙冤”入狱的群体之间的矛盾。主角是前测罪中心局长,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相信测罪系统,所以不惜入狱也要捍卫测罪系统。角色的举动合乎身份合乎逻辑,冲突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短篇小说集里还有另外几个故事,个人感觉探讨意义不是很大,有几篇甚至存在一些让人叹惋的瑕疵。比如《啊,当个布洛贝尔人!》一篇里将孟德尔遗传定律简单的理解为“性状A和性状B的两个个体所产下的四个后代,必然有一个性状为A,一个性状为B,两个性状兼具A和B”,但是上过中学生物课的人都知道孟德尔遗传定律是个概率归纳,作者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性状A和性状B的两个个体所产下后代,无论之前产下的后代性状如何,当前的后代性状为A或B的概率分别是四分之一,性状兼具A和B的概率为二分之一。这就好比投硬币,无论之前连续多少次投掷出正面,接下来的一次投掷出正面的概率依旧是二分之一。而《死者的话》一文,也只是粗略地探讨人在死亡后意识是否还会存在于世界上,整篇故事略显拖沓,结尾仓促,仿佛作者也没耐心写下去。
瑕不掩瑜,总体来说《少数派报告——菲利普·迪克短篇小说集》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故事集。阅读此书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政治氛围,和菲利普·迪克对于未来,对于战争,以及对于社会的思考。
参考:
[1] 陈灼. 菲利普·迪克短篇创作年表 https://www.douban.com/note/704033713/
[2] 瞬间思路. 沉思,当桌游笼罩在纳粹旗的阴影之下 https://mp.weixin.qq.com/s/PBXk18geax8EKAq4R8PN2w -
2017年绘画汇总
待添加内容
-
怪诞世界 | 病毒
后记
前段时间看了洛夫克拉夫特的《死灵之书》,沉迷于书中描绘的奇幻世界。受其启发,我开始构想若存在高维生物对人类社会施加影响,结果会如何。
我想若高维生物发现了低维世界,应该会想要去研究存在于其中的一切。高维生物能将人类个体单独剥离研究,那么人类会在地球上瞬间消失,不留一丝痕迹。或者对研究对象加以改造,再放回地球上。此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漂浮于城市上空静止不动的巨大病毒模样,便将其画了出来。
巨大的病毒是以HIV病毒为原型绘画的。之所以选择HIV病毒,是因为艾滋病就目前的医学水平并无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人们最为恐惧的一种病症之一。而从画面表现上,因为画技无法达到原画的水平,我只能尝试用黄色的天空、似被拉伸的高楼、虚化的树叶来传递这种不安的情绪。
绘画到一半,我决定写一部短篇小说,用比较另类的方式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未知事物的出现,这段聊天记录因此诞生。
一个小粉红和一个朋克,他们只是两个普通人,想要去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有的人保守,有的人则选择探寻真相,无论会发生什么。他们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人。
以后我还会以这个故事背景慢慢写一系列小说,画一些画,相信能更加精进一些,带给读者更好的体验。
感谢大家支持。